發布時間:2023/1/12 9:39:39編輯:Ma Liang
已有1305人關注
1月11日,澎湃新聞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中國氣象局于近日宣布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設立國家氣候觀象臺。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將致力于提升京津冀城市氣候系統和多圈層觀測業務水平,緊扣雄安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要求,開展多圈層間相互作用及氣候變量監測,滿足預測預報、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氣象保障服務需求。
這是繼2022年11月,中國氣象局宣布設立秦嶺國家氣候觀象臺之后新增的又一個國家氣候觀象臺,是第27個國家氣候觀象臺。其空間布局由地面氣象觀測網、邊界層觀測網、生態氣象觀測網、大氣成分觀測網、衛星遙感觀測網等組成,包含“一主八輔”的主站和容城、安新、新安北堤、淀區、寨里、周莊、董莊、七間房等8個輔站。
中國氣象局表示,設立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雄安新區建設和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國氣象局和河北省政府將雄安新區打造成全國智慧氣象示范區、氣象科技創新引領區、綠色生態氣象保障先行區目標的重要舉措。
雄安新區地處華北腹地,是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一極,南臨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在該區域高水平規劃建設國家氣候觀象臺,推進建設由氣象大腦、氣象物聯網、氣象觀測基準網、氣象感知泛在網(一腦三網)組成的智能化、網絡化、一體化類生命體的智能氣象觀測網絡,將助力城水林田淀生態系統治理,推進城市碳排放和生態系統碳匯定量監測,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態專業氣象服務模式。
此外,河北省氣象局于1月7日印發《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發展方案(2022—2025年)》,明確該觀象臺的建設方向和時間規劃。
未來四年,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將聚焦地空天一體化綜合觀測、基于數值預報需求的適應性觀測試驗、非均勻下墊面邊界層結構和湍流特性以及物質能量交換、高速城市化對天氣氣候與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展開研究,推進建成國內領先的研究型業務平臺、智能高效的生態與氣候服務平臺、協同創新的科研合作平臺、開放包容的人才培養平臺。計劃到2025年,具備地面氣象、氣候系統多圈層及大氣垂直立體等綜合氣象觀測能力,建成國家級氣象觀測設備和觀測技術創新的示范基地、大氣邊界層監測要素智能化加工分析平臺,大氣邊界層、城鄉環境生態和碳循環、天氣氣候、氣象智能協同觀測等領域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智慧氣象對智能城市安全運行的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警及評估能力達到國際領先。
中國氣象局和河北省政府將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省部合作,共同推進雄安國家氣候觀象臺建設。河北省氣象局將充分發揮國家氣候觀象臺“一站四平臺”定位優勢,集中本省及外部門相關單位資源,持續提升國家氣候觀象臺綜合觀測、科學研究和生態氣候服務能力,完善體制機制,做好運行管理及支撐保障等工作,為雄安新區建設發展提供支撐。
相關新聞